测绘股份(300826)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相关资料图)
(一)主要产品及经营模式1、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为地理信息产业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业务,该业务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特征,通过采集物体的位置、形状等空间属性信息并进行表达、利用。公司作为专业的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主要利用时空信息的现代专业测勘方法、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为建设工程、城市精细化及智能化管理、空间位置信息的行业应用提供包括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集成服务等在内的专业技术服务。按照服务领域、信息化程度,公司业务主要细分为工程测勘技术服务、测绘服务、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三类。公司主营业务及其服务范围覆盖了城市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图示如下:公司上述业务均以时空信息测量为主要技术特征,可为城市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到运营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工程建设、基于时空信息的资源运营、维护、服务等行业应用提供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多源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的一体化服务。2、公司主要专业板块分布报告期内,公司密切跟踪国家、行业相关发展政策,以创新产品研制和战略管理为牵引,在统筹公司业务、生产、人力等各方资源的基础上,在初步形成的信息化、交通、水务与城市生命线、地下空间和自然资源5大专业板块以及以南京都市圈为中心,形成的江南、江北两大区域板块的框架下,各板块内强化技术先导作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把技术突破、加强内部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作为重点工作推进,着力打造各板块的主要竞争力,努力形成各板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1)信息化专业板块信息化板块依托公司业务形成的技术及时空信息资源优势,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深度学习、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水务(智慧排水、智慧供排一体化等)、住建(智慧城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等)、园林(智慧公园、园林全生命线周期管理等)、电力(智慧电力场站)、自然资源(新型基础测绘数据应用)、人防(系统集成)等行业提供以地理信息二三维技术、虚拟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服务,形成了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多源数据融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能力。(2)交通工程专业板块交通工程板块充分发挥多专业集聚优势,运用“自动、无损、智能”综合测试手段,依托“物联网+专业”平台,将为铁路交通工程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机场规划建设、公路规划建设、航港规划建设和大型精密工程提供天地空一体化的精密工程测勘和技术咨询、信息化管理服务;同时能够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和航港营运安全提供实时、高精度、智能化的三维全要素的信息化监测以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交通工程营运安全和永久性结构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3)城市管网和智慧水务专业板块智慧水务板块以区域化服务、专业化的技术、组织体系和管控模式为支撑,形成成熟的专业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管网测绘、测漏、水务一张图,排水管网检测、清淤疏通及非开挖修复,水环境治理中的智能监管以及管道周边病害检测等方面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4)地下空间专业板块地下空间板块通过以深度介入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利用和管理为目标,通过公司测绘、勘察、信息化等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可以为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前期提供勘察和测绘数据成果,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为地下空间建设过程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监测、安全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服务;以及为城市地下空间运营提供评价和咨询服务。(5)自然资源板块自然资源板块紧跟地理信息行业发展趋势,融合应用“多源测绘遥感+新型基础测绘”技术,形成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同时结合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以江苏省为重点服务区域,开展“一张现状底图”、“一张规划蓝图”和“一张管理用图”等“一张图”相关业务,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业务为重点方向,开展相关自然资源的信息采集、技术咨询等业务。将自然资源业务向全国市场拓展,提升公司在自然资源行业的地位。随着城市管理、治理体系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新基建”的落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都迫切需要空间地理数据向“全域、全息、全空间、多维、高频”推进,实现物理空间的数字孪生,推动测绘地理信息在数据获取、数据内涵、成果形式、更新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最终利用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实现数据互联共享、运行全生命周期监测、智能化管理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公司信息化板块与城市管网和智慧水务专业板块现阶段将重点聚焦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通过城市生命线项目搭建检测、监测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系统建设以及运行服务体系,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数字赋能于城市安全运行系统中,从地下管网安全智能监测到城市建构筑物的精细化感知,奠定了安全发展型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安全方面的基础能力。推进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协同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构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模式。城市生命线涉及燃气、供水、排水、桥梁等众多基础设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步步入运营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对城市“智慧”“安全”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合肥召开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全面启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重点强调“四抓”工作要求,即“抓设施普查,夯实数据底座;抓物联感知,织密监测网络;抓平台建设,打造信息中枢;抓风险处置,实现管理闭环”。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涉及到多个产业领域和技术的交叉融合,涉及感知、传输、网络、平台、应用多个物联网技术层,覆盖了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智慧安防、智慧消防、通信定位、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多个领域技术应用。目前江苏城市生命线建设思路为立足江苏实际,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全面系统,坚持更高标准,采取“全省统筹、试点先行、分期建设、成果共享”的建设策略,按照“综合监管+智慧监测”思路,整合、完善政府部门和企业监管系统,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要求以信息化的方式实现,将信息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进行一体化融合,在提升行业本质安全的基础上,结合重点区域设置监测感知设备进行动态监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覆盖全省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城市生命线对于城市安全提供了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路径和实现模式,将信息化手段与动态监测感知相结合,建立并持续运营监测预警系统,对城市生命线进行动态监控分析。公司针对当前热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应用场景,聚焦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建设及运营过程安全,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服务。结合江苏省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一期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智慧监管系统)需求,正在开展城市内涝模型、大范围沉降隐患区智能识别模型、城市道路塌陷风险等级评价模型研究与开发。开发完成了一套面向市级监管应用的原型系统,并提炼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市场跟踪和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形成软件著作权3项,分别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排水监管子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道路监管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平台地下管线交互系统软件著作权。2023年4月,公司申报的《管线地理实体示范生产探索-以燃气管线为例》项目成功入选南京市“金桥工程”,项目将通过地理实体数据生产提升管线数据品质,配合一张图融合打破共享壁垒,基于地理实体构建的基础数据创建多种功能数据库,为规划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监管赋能,为行业应用提供创新型案例。2023年7月,公司中标南京市智慧水务二期-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试点建设项目,中标金额为1,818.023万元,标志着公司在城市生命线项目领域市场拓展取得初步进展,有利于提高公司在城市生命线项目领域的市场影响力。3、公司经营模式(1)销售模式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各种销售网络渠道、信息资源和良好的客户关系,广泛收集与自身所处行业有关的业务信息,指派有关部门做好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跟踪工作。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是以招投标和商务谈判等方式取得客户合同或业务委托书。(2)生产服务模式公司通过招投标和商务谈判取得客户合同或业务委托书后,同时内部立项。公司的业务主要采用定制化服务的模式,服务方式以自主服务为主,主要分为方案设计、外业测勘、内业数据加工(试验)等环节。(3)采购模式公司主要采购对象为劳务服务、技术服务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等。公司服务采购模式主要采用比选比价方式。(1)工程测量及测绘类(2)岩土工程类对比测绘服务、工程测勘技术服务中工程测量,公司工程测勘技术服务中岩土工程勘察类业务除对于各个测量对象的空间表达之外,且增加了对土壤特性的分析、识别的过程。具体流程如下:(3)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类(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2023年上半年,在面临国内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加剧和客户需求增长放缓等种种不利局面情况下,公司上下始终坚定信心,坚持“技术立企”,在管理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求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01.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2.1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40%。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如下:1、深化战略方向,引领公司跨界融合发展我国城市测勘行业的企业竞争趋于同质化,集中表现为技术水平相近、业务领域重叠、管理模式雷同。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公司突破同质化竞争重围,走差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面对行业准入门槛降低、新竞争者不断涌现的竞争环境,单纯的数据生产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不足以构成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2023年伊始,公司经过审慎分析和论证研究,着眼于公司长远发展,明确公司“数智化”和“地下空间综合治理”两大业务战略方向,在此基础上,公司深知只有加大科研投入,坚持技术引领和技术创新,是公司目前突破同质化竞争重围,走差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2,047.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34%。本年度公司研发部门和主要专业板块重点开展和持续推进包括“三维数字底座优化及各板块原型支撑”、“轨道交通智慧工务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和“卫星遥感影像智能化处理与行业应用能力建设”等18个年度竞争力计划建设项目。2023年7月,公司专利“一种基于车载激光雷达数据自动提取道路地形图高程点的方法"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进步引领公司发展,通过技术发展赋予传统专业板块新活力,进一步构建应对市场竞争的“护城河”,实现业务与技术双轮驱动。2、重点推进核心战略业务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以做深做透区域市场、做专做强专业板块为方向,在稳定南京区域市场份额的同时,在省外区域市场重点布局、布点,同时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优化。2023年,公司积极跟踪江苏省城市生命线项目开展和推进情况,充分调研客户潜在需求,客观分析行业痛点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技术发展新路径,强化各板块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希望建立起企业级的城市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升核心业务部门面向智慧城市行业应用服务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公司在战略方向的指引下,加大了对信息化板块的资源投放力度,在人力资源引进和规划、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探索。3、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公司非常重视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成效的好坏决定了与同行业企业竞争优势的差距。因此,公司近来年一直在优化生产管理环节方面,特别是重点围绕落实安全生产、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开展工作。近年来,公司一直持续强化大项目成本预算控制力度,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成本预决算成本控制,不仅强化了公司上下全员成本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司专业品类多和多专业协同生产的成本优势,为公司持续改进生产作业流程和降本增效探索一条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2023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有所波动,致使公司主营业务项目毛利下滑,公司职能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管理体系与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精细化管理力度,针对在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持续改进,提升底线标准,落实具体监管要求。4、稳步推进市场经营布局2023年,面对宏观经济不利和市场需求放缓的不利局面,各板块积极拓宽经营思路,提升服务意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整合公司各项资源,尝试和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强化各板块和各子公司之间内外联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营人员工作积极性,在城市生命线、岩土工程全过程咨询等业务领域整合公司优势资源力量,进行了有效的开拓和突破,为未来的业务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23年上半年,公司上下克服市场竞争加剧等种种不利局面,从客户需求出发,以客户为中心,采取多效并举各项措施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公司总体经营业务指标保持相对平稳,期末在手订单20.2亿,其中省外在手订单占比26%。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5.57%。5、扎实开展人力梯队建设公司十分注重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公司相关部门组织制订各层级备选人才的专项培养方案,通过明确其定位、发展方向和目标、考核指标等内容,为公司识别、选拔和考核晋升相关梯队人才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开展多轮次的业务培训和考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业务、生产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充实理论基础,力争做到活学现用。2023年,为更好的培养和储备公司长远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公司启动了管培生培养“启航计划”,管培生培养计划是公司人才战略重中之重,在于加速培养管培人员成为公司综合管理人才和行业专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后续储备核心人才。二、核心竞争力分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主要方面:1、具有区域品牌优势及全国性的行业影响力作为第一家改制的省会级城市测勘院,经过多年经营和发展,公司业务受到了客户及行业主管单位的充分肯定,从而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全国性影响力。公司近年来多次获得区、市、省乃至国家级以上奖项,涵盖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科技进步奖、全国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测绘科技进步奖、裴秀奖、全国优秀测绘工程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全国优秀勘察设计奖、中国规划协会优秀规划设计奖、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等行业主要奖项。2023年,公司组织完成的“南京市鼓楼区排水设施数据调查与数据建库”项目分别获得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评选的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评选的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公司位列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排名第1名;同时,公司2016-2023年度在全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中排名前列,2023年度,公司位列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19名(2022年度位列百强企业第18名)。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30多家国家、省、市学术团体理事或常务理事、副理事长单位。同时,公司累计主编、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90余项。2、区域客户资源优势公司作为一家专业地理信息服务提供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对于时空信息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为客户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完整业务链的服务解决方案,在以往业务发展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及知名度,得到行业客户的普遍认可,为公司高质量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强客户资源优势。3、资质齐全,具备所处行业进行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条件公司作为以时空信息测量为主要技术手段的勘测企业,在多年经营中形成了较为齐全的资质体系。公司拥有工程测勘领域最高等级资质证书即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该资质证书覆盖除海洋工程勘察外的所有专业各个等级工程、公司拥有9个专业甲级测绘资质,依托公司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甲级测绘资质等各自业务领域高级别资质,公司广泛开展各类工程测勘技术服务(除海洋工程勘察),除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外的各类测绘业务,同时借助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公司形成了从时空信息采集、处理至产品化应用的完整业务链,为拓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与服务业务奠定了坚实的业务资质基础。2023年初,公司取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丙级)。此外,公司还拥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和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可向社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报告)、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乙级)、中国防腐蚀安全证书、中国防腐蚀施工资质证书(壹级)等资质,这些资质积累为公司业务在各行各业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服务能力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十分注重技术进步和研发投入。目前,公司在建立以信息化测量为主,数字化测量、人工测量为辅的生产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从时空信息数据采集(天、空、地表和地下)、多源数据整合(光学、激光、雷达、视频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及产品化应用全业务链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变形多元传感自动化监测系统集成技术、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地铁工程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技术、排水管网健康检测自动化识别技术、移动激光扫描和数据后处理技术、城市道路地下空洞三维探地雷达物探、无人机扫描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挖掘、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及地质环境雷达遥感监测关键技术、智慧工地平台等产品和技术,可实现对城市部件结构的变形和病害进行高精度、多视角、全天候的智能监测与信息化管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运营监测、城市管网智能监控、地面沉降与道路塌陷、园林古树无损检测及动态跟踪和城市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动态监控等领域。5、拥有一支专业技术水平强的人才队伍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和上升发展通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团队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公司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目前,公司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近70%,近200人以上拥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此外,公司拥有正高级工程师近40人,高级工程师130余人;超100人具有各类注册执业资质。公司稳定的人才梯队培养和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1、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随着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竞争加剧。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一些潜在的竞争对手正凭借其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和优势,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正逐渐向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拓展;另一方面,行业内的一些优势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从原有的应用开发领域向产业链中核心的时空信息生产领域进行拓展。如果公司不能准确判断、把握行业的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在资质、品牌、技术、人员、客户资源及服务能力上无法持续取得竞争优势,将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拓宽服务区域和产品应用领域,提升业务层次,增加高附加值业务的比重,实现业务类型的提档升级。2、毛利率下降的风险未来,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行业政策变化、用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下降。此外,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以及新进入者、同行业的竞争,行业市场竞争也将会逐步加强,公司业务的服务或产品价格或将呈下降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毛利率水平。如果公司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公司业务的附加值或降低成本,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将面临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将通过业务模式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发挥区域间协同生产的优势,同时将继续加大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通过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投入使用,结合大型项目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最终达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降本增效。3、业务快速扩张和资产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风险公司上市后,随着募集资金的到位和募投项目的陆续实施,人员和机构将进一步扩张、主要业务区域的营销网络布局逐渐完成,业务规模也将会迅速扩大,公司资产规模将会大幅增加,将给公司的管理能力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司需要在战略投资、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适时的调整,也需要建立与业务规模、业务布局相适应的高效管理体系和经营管理团队,以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如果公司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快速扩张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将有可能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注重内部控制建设,同时通过外部引进人才加大人力资源投入,逐步建立一支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4、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的风险公司业务自身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受客户对象特点影响,公司的收入及盈利情况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公司所处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行业以政府需求、工程建设作为主导,其从事的业务主要面向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授权机构、下属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工程建设、设计单位等。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型企业采购及投资通常遵照年度预算决策机制,其项目开发计划、预算安排、招投标及商务谈判、项目实施及验收、款项支付通常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一般而言,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大型企业通常于每年上半年制定相应的项目计划,并履行预算、审批、招投标及商务谈判程序,通常每年下半年进行竣工验收、结算付款。公司承接的该类项目通常根据客户要求于每年下半年进行验收确认和最终成果交接,公司据此确认相应技术服务收入。因此,公司于第四季度确认的收入占比通常较高。因此,公司经营业绩存在季节性波动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在保持主营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继续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进行业务模式创新,发挥协同生产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行业经验,实现市场、业务、研发、生产的有效融合与发展。不断加大品牌宣传与市场推广力度,拓展市场空间,完善销售布局,不断开拓新的客户业务市场领域,实现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5、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坏账风险2023年6月末,公司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账面余额分别为54,227.99万元和13,799.05万元,余额总体较大。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呈上升趋势。虽然公司应收账款客户主要系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或其授权机构、下属企事业单位及大型工程单位,资信状况较为良好,但若应收账款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将会使本公司面临信用风险及存在坏账损失的风险。与此同时,考虑到公司客户结算存在相应的支付审批流程,公司收款亦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部分业务收款周期相对较长,若应收账款客户出现大规模延迟或逾期付款的情形,公司将可能面临流动性及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记录、跟踪、催收等管理措施,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定期进行汇总分析,确保每笔应收账款有跟踪和反馈措施,降低应收款项发生坏账的风险。6、募投项目新增折旧及摊销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随着公司募投项目的陆续实施,公司固定资产设备折旧及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摊销将逐年增加,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将有所增加,如果募投项目进展或市场拓展不如预期,公司可能面临因折旧摊销额大幅增加而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仔细分析、研究每个募投项目实施进度和具体进展情况,优化合理布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努力促使尽早实现效益,降低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7、商誉减值的风险公司分别于2021年5月和2022年1月收购易图地信和建苑测绘后,合并报表层面确认了收购所产生的商誉11,412.44万元,约占2023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为4.56%。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个会计年度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未来因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导致被收购公司经营状况恶化,则公司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收购公司的整合力度,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技术引领各专业板块和各专业化子公司拓宽业务层面,进行差异化竞争,积极向高利润业务区进行延展。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