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一晃而过。那些年少轻狂的人,未必就是能成大事的人,而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人,最终成为了别人仰望的风景。
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遇事有这几个特点。
01
(资料图)
能成大事的人,懂得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凡事都有两面性,习惯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坏事也能变好事。
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临安城里最繁华热闹的街市突然失火了,火势很大,街上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顷刻间化为废墟。
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大半辈子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被大火烧毁了,但与其他商家嚎啕大哭的情形不同的是,他没有指挥伙计们冒死去抢救财物,而是集中到安全地点清点人数,在确认大家都平安之后,连声说好。
当大火被扑灭,不少商家开始辞退伙计,这位裴姓富商却没有辞退一人。而是组织大家重新振作,靠着从前累积的人脉和信誉,四处借贷,派伙计们到长江沿岸购回大量木材、毛竹、砖瓦、石灰等建筑材料。
果然,不久之后,整条街市重建,一时大兴土木,建筑用材供不应求、价格陡涨,裴姓商户趁机赚得盆满钵满,伙计们的工钱也相应上涨了,大家都夸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大好人。
从中不难看出,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人,在面对危机的时候,不会乱了阵脚,反而是化“危”为“机”,通过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维,和合理地应用此前的经验,从中找到新的“商机”,从而实现“因祸得福”的逆袭。
所以,在职场上,一时的失误也好,一时的被“边缘化”也好,都不失为一次拯救自己、逼迫自己“转型升级”的好机会,成功地处理好了这次危机,转身之后,就是华丽地逆袭。
02
能成大事的人,热衷做“全才”。
对比成功人士的生活,普通人或许能够做成他们的某一个事情,就足以一生无忧。
可即便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一生做好一件事,也有着太多的“无奈”:没有好好努力,在该读书的年纪读好书;没有经济支持,在创业初期一穷二白;没有好身体,无法抵挡过度劳累带来的病痛......
正如老话所说,失败者总能为自己找到失败的理由,而成功者却总能找到让自己不断努力前行的借口。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比如,大诗人陆游,就读过许多医书,而且擅长医术、精于医道。在他现存的九千三百多首诗中,有三百多首涉及医道医术。
陆游自南宋孝宗醇熙十六年被免官之后,隐居在绍兴鉴湖之畔,常去深山采药,并且用自己采来的药物治愈了不少穷人,以至于人们为了感谢陆游,竟然以陆游的姓“陆”字作为自己孩子的名字。
陆游也因懂得养生,活到了八十五岁,成为历代诗人中寿命最长的一个。
与之不相上下的,是大词人苏轼,还有地理学家沈括,他们同样擅长医术,曾经合作过一部名声很大的医学著作《苏沈良方》,全书共十八卷,收录处方一百七十多个、论述六十条,书中的至宝丹、合香丸等药方为后人常用,历久不衰。
或许,他们看来,医学治愈人的身体,文学熏陶人的心灵,两者都是以人为本,他们之所以孜孜以求,并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源自于内心对生命的敬畏和丰盈人生的追求而已。
由他们的经历,可以看出,一个真正能成大事的人,他们致力于让自己成为“全才”,因为他们对生活足够热爱,对生命抱有无限的热情。
03
能成大事的人,执着于内心所爱,一生只做一件事。
在《虞初新志》中,记载了一位名叫黄履庄的发明家,他被誉为清朝第一科学家,发明数量和品类都足以让现代人瞠目。
据记载,黄履庄27岁以前,有发明27种。康熙年间,黄履庄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比法国人西夫拉克制造的木制自行车早约100年。其余还有,世界第一架湿度计——“验燥湿器”,世界上最早的探照灯、取暖灯。他还制造了“真画”(世界最早的机器人)、“自动戏”、“自行驱暑扇”、“验冷热器”等,许多发明比爱迪生早近200年。
黄履庄一生共发明制作了上百种具有科学价值的机械装置。只可惜,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和腐朽物,这些“科技含量”很高的发明,并没有引起朝廷的足够重视,最终因为无人赏识而沦为玩具。
清朝错过了一次发展科技的机遇,黄履庄却用一生专注于发明事业,留名青史,他的一生,虽有遗憾,但也无憾。
越是年纪增大,越会感觉到时光飞逝,如果心中还有梦想,就要不顾一切去追梦。
毕竟,当我们年老之后,老得哪也去不了了,坐在躺椅上,一旦回想起那些叱咤风云的岁月,心中依然会澎湃不已。
一生只做一件事,也许到头来还是籍籍无名,但这一生却无比充实,演绎出属于寻常百姓的精彩。
04
结束语:
这一生,总要做点什么,才不枉来人间走一趟。
不要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要再瞻前顾后了,尽力去拼,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人生便是处处是风景。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关键词: